当明星代言人身陷丑闻,公司最该做什么?
小佛爷说
最近,由于代言人深陷丑闻,奢侈品牌Prada遭遇了一场意外的风波。随着事件的发酵,Prada官方微博下不断涌入大量负面留言。实际上,这也并不是Prada第一次在明星代言人方面踩雷。
近些年来,代言人丑闻出现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,不少品牌深受困扰。当这种意外状况发生时,公司的管理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:如何才能减少损失?
2009年12月,埃森哲、AT&T、佳得乐(Gatorade)、通用汽车、吉列、耐克、泰格豪雅(TAG Heuer)等众多公司都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。它们的代言人老虎伍兹(TigerWoods)被曝婚外情,据说与妻子争吵后发生车祸。伍兹含糊地向公众致歉,并宣布无限期休赛,随后更多丑闻曝光。请他当代言人的公司应当终止合作,还是保持原状?之后几周里,伍兹代言的公司股价暴跌,投资者损失120亿美元。
这些公司的管理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:如何减少损失?
此前有研究表明,明星代言人身陷丑闻时,公司会蒙受经济损失。但之前的文献没有提供解决方案。康涅狄格大学营销学教授斯特凡·霍克(Stefan Hock)说:“没有人研究公司该怎样减少损失。”于是,霍克与柏林自由大学的萨沙·赖特尔(Sascha Raithel)一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。
他们发现,受影响的公司多数时候既不发表声明也不采取行动,这样会导致损失。他们还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:积极处理这种状况的公司不仅能止损,甚至还能从中获益。“这样的事件可以成为机会,”赖特尔说,“如果能妥善应对,公司市值会增加。”
研究者选取了1988年至2016年间,代言人在合同期内出现负面新闻的美国上市公司,一共有128个事件,涉及230家公司。其中59%是运动员,24%是电视和广播相关人士,17%是音乐人;其中70%是男性。耐克遇到此类事件最多(23次)。在这29年里,有一半事件是发生在2010年至2016年间,表明名人出现丑闻的频率逐渐增加。
数据表明,公司不知该如何回应。59%的公司不采取任何措施,20%宣布保持现状,21%暂停或结束与当事人的合作关系。一些公司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回应,如游泳运动员迈克尔·菲尔普斯(Michael Phelps)吸大麻的照片被曝出后,Visa公开表示支持,Kellogg没有续签合同,其他一些公司则未做出表示。霍克说:“这组数据和回应说明,许多公司并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最好。”
接下来,研究者指出有四个因素可能影响公众对名人不当行为的反应。其一,当事人是否真的做了错事?比如说,比起电脑被黑、裸照流出的人,家暴的人显然更应当受到谴责;前者是受害者而非加害者。其二,丑闻是与当事人的职业直接相关(如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提升表现)还是毫无关系(如婚外情)?第三,当事人的职业与代言产品是紧密联系(如音乐人代言吉他品牌),还是关系不大(如演员代言酒)?第四,当事人是否公开致歉?
研究者考查了每个事件中相关公司的回应方式(如果有回应)、回应速度,以及是否与代言人继续合作,分析了当事人的不当行为是否与职业相关、是否道歉,调查了300多位营销专业人士对当事人是否应该受罚的意见,以及当事人职业与代言品牌的关联。为评估每一桩丑闻对公司财务产生的影响,研究者分析了丑闻曝光后20个交易日的股价变化,寻找异常的波动。研究包含了公司广告费用、媒体覆盖率和丑闻真实程度等变量。
在所有事件中,作出回应而非保持沉默的公司,股价都有增长,消息曝光三天内采取行动效果更好。研究者表示,迅速回应降低了不确定性,而不确定性会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。迅速回应的公司,在事件后四周里股价平均上涨2.1%。公司是否与当事人继续合作的影响小于是否回应该事件。
公司回应代言人丑闻时,应参考以上四个要素。如果代言人的不当行为与职业紧密相关,且职业与品牌关系不大,那么公司终止合作比较好。放弃不道歉的代言人,比放弃表示要痛改前非的代言人更能让投资者高兴。
各公司对伍兹丑闻的回应反映了以上几点。产品与高尔夫直接相关的公司,如耐克,多数表示支持伍兹;非运动行业的公司多数终止了与他的合作。研究者表示,伍兹的一连串声明并没有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,丑闻发生几个月后才上电视照着写好的稿子道歉,这样无济于事。研究成果表明,假如他更快回应,更真诚地道歉,结果可能会好一些。
这项研究对名人和公司双方都有启示。名人由于意外事件而受到谴责,应当迅速真诚地道歉。公司应当明白,不该保持沉默,要设法回应,而且最好在事件发生后三天内回应。
请名人代言的公司应该意识到,丑闻出现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。“公司必须做好准备,”赖特尔说,“即使无法预料到具体的不当行为,公司也可以设想一些场景,并预先设计出几类回应方案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关键词:明星代言
关于本研究 :《管理明星代言人的负面事件》(“Managing Negative Celebrity Endorser Publicity: How Announcements of Firm (Non)Responses Affect Stock Returns”),作者斯特凡·霍克(Stefan J. Hock)、萨沙·赖特尔(Sascha Raithel),Management Science。
蒋荟蓉 | 译 王晨 | 校 腾跃|编辑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联系方式
投稿及内容合作 | zhenminma@hbrchina.org
广告及商务合作 | luojiajin@hbrchina.org